找到相关内容4568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密教纲要 二

    成六根也。六曰触。胎后六根对六尘也。七曰受。谓领纳世间好恶等事。此五支乃现在所受之果也。八曰爱。谓贪染五欲等事也。九曰取。谓于诸境生取着心也。十曰有。谓作有漏之因。能招未来之果。此三支乃现在所作之因...融通于他人。而助他人之往生也亦然。岂但念佛而已哉。世间世间之一切事业。宁有不依他人之助力而能成功者乎。新罗之元晓法师赞叹此真理曰。虽无他作自受之理。而有缘起难思之力。佛寄恩于此之真理。而此更说为众生...

    王弘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680098.html
  • 佛教的生死观

    ,催生世间诸多的宗教与哲学,同时也为生命个体提供了超越的契机   关键字:   生死问题,历来是人们最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谓生从何来?死至何所?生死是如何形成的?生死又有哪些类别?如何看待生死?又如何才能超脱生死?对这一连串极为深奧玄妙的人生哲理性问题,为了拷问答案,催生世间诸多的宗教与哲学,同时也为生命个体提供了超越的契机。   本文试图对上述这些根本性的生死问题,从佛教教义出发,...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480110.html
  • 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

    玄奘坚守所志,虚云临危不惧,等等。[33]   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皇朝绝对专制的传统,世间的一切,包括世间的宗教全都得隶属依附于皇朝,而成为帝王维系皇朝统治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根本就...为了察看一下它的地基情况如何。[2]如果说人连他完全自身的问题都难以解答,那么,人又怎么可能不是有局限性的存在者!况且世间人之角色尽管林立种种,然而无论帝王将相、经伦饱学、贩夫走卒……最终皆不可能抗拒...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1780754.html
  •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2)

    二名之异。问曰。云何以意识依止净心修观行。答曰。以意识知名义故。闻说真心之体。虽复寂静而以熏习因缘故。性依熏起显现世间世间法。以闻此说故。虽由止行知一切法毕竟无相。而复即知性依熏起显现诸法不无虚相。...出世之道必藉无尘之智也。此明止观依止中以何依止竟。上标五番建立中第一止观依止讫。次明止观境界者谓三自性法。就中复作两番分别。一总明三性。二别明三性。所言总明三性者。谓障真如及佛净德悉名真实性。在障之...

    慧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1880943.html
  • 神智从义对“具”的反思

    无有差别;不空如来藏则具诸色像世世间河沙功德。若谓性具百界千如三下(千)世间便是空中者,何故空如来藏则诸相咸亡无有差别?不空如来藏方具色像河沙功德邪(耶)?以此验知空如来藏是遮,故法尔空中;不空如来...具及以性恶同而异名耳,具如《金錍》体德中说。然须了知实相空中无差之理,其实本具诸法妙假三千世间之事。但别教中既无性德本具九界,自他皆断故;今乃明圆顿之理,性具九界,不断性恶有性德行,自行不断乃是理具...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081705.html
  • 浅议和谐法门

    “一子成佛,九祖超升。”佛法所言的孝道,建立于平等理性和慈悲精神之上,以救度无始以来的六亲眷属离生死为目的。这样的孝,难道不也是世间孝道的极则吗?  只要能够真心领纳慈悲精神之光的照耀,学人就完全...,亟欲拯救众生解脱诸苦,这就具足了悲无量心。  “喜名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同上)——喜无量心就是见众生或修世间世间一切善法而深生欢喜,并且希望众生常住喜乐之心。菩萨行者见闻一切众生修办有利于国家...

    兆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682059.html
  • 佛教的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

    元在世间,於世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在理论上对修行实质和修行形式问题作了开拓性合理性的解释。所以,为了能打坐修行而进行的劳作,进而也成为等重於打坐的一种修行途径...正是佛教基本经济理念的发生基础。   1、与觉悟脱苦之修行目标相一致的佛教经济理念基础   由佛典所说,当年释迦部落的王子悉达多离世俗生活,是由於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生诸苦,遂决意出家修行以寻求...

    周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1982101.html
  • 佛学问答--持 戒

    野蛮时代茹毛饮血,直至今日,积重难返。世间世间圣人,皆主张胜残去杀,使性复仁。故儒家先提倡远庖,不见,不闻,以求心安。佛家为初学则有三净五净肉之制,亦主不见不 闻不为我杀等,居士能素食固佳,否则净肉...书者,亦有王莽曹操秦桧等,何辱于孔子?世世间圣人只为众生颠倒,故不惜千言万语,诱掖上进,譬如良医为人治病,服与不服,医生何能强迫,但因果不虚,谁作谁受耳。 问:安士全书内有卖斋立摄:麻城王某,长斋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13382690.html
  • 《时轮根本摄续》及其气功医学

    黎必须具备一定的佛学知识,了解世、世间的一切道理,谨慎行事,布施众人,以身语意三业护佑众僧徒。授灌顶之前,首先在选择好的清净地方按照一定的规定尺寸设置坛城。一般坛城的形状成圆形,周围作五幅画,中间...疾病,拯救病体,必须在药物治疗的配合下修炼宝瓶气,使人体机能调合。   宝瓶气是大手印修身的一种,它的修炼方法是:三浊气,上气由鼻端徐徐吸入,渐次下压至脐下四指处;下气微向上提,至脐下四指处,尽力忍...

    许得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50382963.html
  • 谈心说识(四):生命的根源

    现行法为之摄藏,便会散失而不复存在也。因为不存在所以无法起现行,无法起现行便会失去一切的世法与世间法。而能够摄藏这种潜在功能的,便是阿陀那识。又生无色界者,因为没有色法,又何能执持种子呢?再说,心所法也...时代的同学或朋友,在分别十年、二十年之后,将会发现,每一个人因其职业不同、生存环境不同,而各有其风貌、品味。经过长时间的心路历程,会改变一个人的模样,如果是长年修习佛法的人,只要一眼,就能觉察他...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2480083354.html